《上甘岭》全集电影百度云网盘[HD1080p]资源分享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美国人拍的《上甘岭》这个问题,美国人拍的《上甘岭》是真的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美国拍的上甘岭电影叫什么名
1、美国故事片《上甘岭》,当然,看的是盗版VCD,结果触动很大。
2、这部影片的主演非常有名,就是在《百万英镑》中扮演男一号的影星格里高利帕克,他扮演一位美军中尉,带领一队美国兵在上甘岭与志愿军往来冲杀,浴血奋战。毫无疑问,美国人拍《上甘岭》是不会描绘志愿军英勇顽强的。
3、它表现的是美国英雄的无畏和普通美军士兵在战场上的惊恐不安。影片中,那场著名的战斗显得可泣而不可歌。
4、这部影片对上甘岭之战的总体描述也跟我国常见的战史介绍差异颇大。在美国人看来,上甘岭之战并不是什么大战役的一部分,最初美军只不过想为停战谈判增加点筹码,挣点面子而已。他们选择上甘岭作为攻击目标不是因为它重要,恰恰相反,是因为上甘岭在战略上毫无价值。
5、美军的预判是中国军队绝不会花大代价死守上甘岭,其动用的部队数倍于敌,确实志在必得。不过美国人未料到志愿军也有几乎相同的考虑,上甘岭之战由此逐渐演化成残酷的拉锯战,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
二、看美国怎样评价上甘岭战役
美国新闻界评论说:“这次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即使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指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指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评述志愿军坑道斗争
"血岭"战斗和毗邻的"伤心岭"上的战斗也许是迄今为止最为残酷、最为紧张的战斗。这些战斗需要我们消耗极大的体力,需要我们具有无限的耐心和勇气。步兵象印第安人那样作战,他们在山坡上匍匐前进,吃力地拖带着自己的步枪、弹药以及迫击炮弹。有时,他们还被迫抵近敌人进行爆破,迫使敌人钻出地下工事。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
乐观地准许了范弗里特"摊牌"的克拉克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沮丧地说:"金化攻势"是"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我们死伤的人数在8000以上,大部分为大韩民国之官兵,得不偿失……我认为这次作战是失败的。"
1952年8月,美国首脑指示“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朝鲜战场扭转被动局面。
克拉克在同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韩国李承晚进行磋商和谋划后,决定集中兵力、火力,向上甘岭地区发动进攻。而范佛里特经过亲自勘探锁定攻击目标为上甘岭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并直接指挥这次战役。范佛里特还将此攻势称为“扭转当前战局”的“金化攻势”,又称“摊牌作战”。
上甘岭是朝鲜中部一个山村,位于金化以北五圣山南麓。五圣山是我中部战线的战略要地,也是朝鲜中部平康平原的天然屏障。而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这两个山头态势突出,直入敌方。敌人要夺取五圣山,必须首先夺取这两个高地。而如果敌人夺取了五圣山,就等于在我战线中央打开了一个缺口,可以进一步进到平康平原,敌人的坦克就可以发挥优势。
他拉开仅有的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在随后43天的激烈争夺中,“联合国军”方面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使用105毫米口径以上大炮300多门,向我志愿军防守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投掷炸弹5000余枚,发射炮弹190多万发。用最多时达7个营的兵力进行集团冲锋,甚至一天达30多次。
简单对比一下,就会看出上甘岭战役的空前惨烈。1952年10月30日,我志愿军15军炮群的104门大口径火炮,持续猛烈地向美陆军第7师的阵地轰击。一名美军中尉心有余悸地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每秒钟一发炮弹美军就怕极了,殊不知,上甘岭战役的第一天,我志愿军官兵承受的是每秒钟6发炮弹的轰击。但是,我志愿军战士硬是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顶住了敌人的进攻,坚守阵地岿然不动。
此次战役,我军前23天的作战任务由秦基伟为军长的第15军担负,后20天的作战任务由李德生副军长指挥下的第12军部队接替。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涌现出很多的英雄人物。
我军坚守阵地的排长孙占元在两腿被打断的情况下,仍然指挥战斗。他一个人打两挺机枪,直到子弹打完,敌人冲上阵地,他拉开仅有的一颗手榴弹导火线,和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22岁的通信员黄继光主动要求参加了三人爆破小组。在爆破过程中负伤后,忍着伤痛,从侧面接近敌地堡,伸开双臂扑向喷吐着烈焰的射击孔。
我军新战士胡修道在全班战友都伤亡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坚守3号阵地,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多次冲击,歼敌280余人,守住了阵地。
第一阶段:从10月14日至10月20日,我志愿军第15军先后投入21个连队同敌人反复争夺表面阵地。
第二阶段:从10月21日至10月29日,我志愿军第15军的前沿部队在敌人占领表面阵地的情况下,退守坑道,双方以坑道口为斗争焦点。
第三阶段:从10月30日至11月25日,我志愿军以第12军集中力量反击,夺回上甘岭表面阵地,并一再打退敌人反扑。最后,敌方夺取上甘岭的计划被粉碎。
10月8日,哈里逊将军单方面宣布谈判休会后,克拉克将军授意范·弗利特将军发起摊牌战役,目的是夺取金化以北的铁三角一带的高地。范·弗利特预计以二百人为代价,可在五天内实现目标。但第十军从10月14日发起进攻,在共产党猛烈抵抗下却苦战了好多星期,使美国和南朝鲜付出了九千人的代价,共产党死伤达一点九万人之多。在战斗于11月18日逐渐停下来时,联合国军的阵地只略略有点微小改善,而损失却太大太大了。直接进攻敌军主阵地,却只实现一点有限目标无异于枉费心机。
……一切战争都是悲剧性的,但最后这两年的朝鲜冲突,其悲惨程度却难以描绘,因为任何一方在停战谈判开始后的一切战斗中都一无所获。虽然范·弗利特将军向一座座山头和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但联合国军司令部却不愿承受全线向北推进时必须付出的巨大代价。同样,中国人要将第八集团军逐出阵地,再次赶回到南朝鲜去,也会蒙受更大的损失,他们也不愿这样做。
于是,双方很快便形成一种对峙局面。可悲的是,这种对峙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西线在那恐怖岁月中的堑壕战一样。在对峙情况下,不时会有对敌方阵地的炮轰,间或发生个别的战斗和摩擦,也时有巡逻战和小部队出击,几乎完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翻版。而且像一战那样,这种作战方式要不断有人流血牺牲。
从实际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在开城举行和平谈判时就已结束。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已得到了各自原先打算得到的东西,而且也决不会再得到更多的东西。随后进行的两年战争,真是可悲可叹,令人难以想象;它简直不能叫做战争,因为基本上毫无目的可言,尽管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这两年的冲突中,双方都一无所获。要防守或夺取一座山头,实际上都要付出数千人的代价,但是这种战斗实质上并没有加强己方的阵地,也没有削弱对方的阵地。为争夺山头而进行的无数次血战,只会对局部战术形势产生影响,而敌对双方的整体战略形势却未受到影响。因此,在这两年的冲突中,双方参战官兵都有一种独特的、几乎可以感觉到的绝望情绪,好像双方都在黑暗中朝着一个无法找到的出口摸索,但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双方又不断地互相进行盲目的猛攻拼杀。
关于美国人拍的《上甘岭》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