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手记:疫情下的一场特殊经历

  

?“领导,我这边有一位血透病人,因小区是封控小区,定点医院不接收,该家属要想闯关出去就医的行为,情绪比较激动,我怎么办?能不能帮忙协调一下……”

“我们小区一位95岁的老人突发心脏病,神志不清,家里和居委都没有车,120打了好长时间了,还没有到,现在急需紧急送这位老人外出就医……”

“我们这边有位孕妇大出血,又破了羊水,马上要生产了,家里只有一位年迈的婆婆,我们又没车,真急死人了,怎么办啊……”

“我们公寓里有一位小孩持续高烧40度,吃药不管用,冰贴也不见好转,政府是否能派车帮忙送一下儿童医院啊……”

……

这是自3月中旬疫情爆发以来,除了疫情防控面上需要联系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外,我接到最多的都是来自基层居村书记们求助电话。

我们人大的正副主席作为非常时期临危受命担任疫情防控紧急就医的正副组长,责任重大,压力前所未有,这不是党委给与的一项简单工作任务,而是党给与人大的一份信任和重托。

?更是关系到全镇30万居民百姓的生命健康,保一方社会稳定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紧急就医组组建以来,我和我的团队伙伴们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百姓排忧解难,为基层干部分担分责。我们坚持一条底线:坚决不让一条生命因我们的工作疏忽大意、不及时响应、不努力或推诿扯皮而发生意外。

为了兑现这一承诺,我们团队作了内部分工,设置了接线员、调度员、问诊员、协调员、汇总员的专人岗位,同时落实了就医专车专人,随着任务量的增加,就医车辆从一开始3辆,逐步增加到6辆,一直到10辆,我们自称它“浦江120”。

为了更好的统筹资源、高效运行,建立了“一接、二问、三派、四运、五访、六回”闭环工作流程,我们也杂文随笔 提出了“手机绝不离手、人员绝不脱岗、电话绝不打不通、司机24小时随时待命”的工作要求,努力为打通居民百姓生命最后一百米提供服务保障。

?说实在的,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公共交通暂停、医药资源供给不足,给居民百姓的就医配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惑,给我们紧急就医在转运过程中带来困难,有时也感到很无奈和无助甚至发飙。

比方说一开始碰到我们紧急就医专车因车辆通行证告知不在系统内或已过期过不了黄浦江(截止4月5日的通行证,市主管部门在发布会上明确告知继续使用),患者又等着要急送浦西医院时,心情糟透,作为一名维护法律、尊崇法律、执行法律的人大代表来说,碰到规则和生命发生冲撞时,有时会迷茫、会无语,更会发飙“是规则重要还是生命重要”灵魂拷问。

又如阳性病例碰到突发疾病,需要紧急送医院治疗,由于这类病人必须要120负压车才能转运,但120负压车资源紧缺呼叫了半天也不来、定点收治医院没有床位,需要病人家属等待,我们的紧急医疗车又不能派,这种焦急、担心、纠结、让人发狂的心情只有经历了才有深刻的体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问诊医生高医生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安抚家属,做好现场的急救措施,我们的协调员副主席一遍一遍的通过区医政平台催120,有时让公安民警通过110指挥中心一起催120,这样的接力,目的为了我们居民的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得到救治,确保平安。

?有时碰到送达的医院因疫情临时关闭或非120转运的原因,使我们的居民转载三个医院都无法就医时,我们也会情绪激动而发怒:4月6日晚上7点多,我们接到位于XX路XXX弄的两位70多岁老夫妻的求助电话,因其老爱人患有白血病,又突发胃出血需要紧急送其定点医院救治,我们第一时间派车前往其居住地接他们到浦西一家定点医院,到医院被告知因非120接的病人,医院急诊不接收,问其就近哪里还有可以看急诊的,知道后司机立即开车到达该医院,被告知不能接收的理由是一样的。无奈之下司机求助就医组,由就医组与区医政平台沟通后,及时转载至另一家三等乙级医院,看这老夫妻俩疲惫的身影相互搀扶着进入医院时,已是晚上11:30,让原本已经忙碌一天一夜的司机师傅累上加累……

4月7日晚上十一点半,按平常节奏,小伙伴们会各自盘点一下一天下来的工作情况,有时原想都这个点了,应该不会再有紧急电话了,所以为了有足够精力做好第二天的工作,大家会相互道一声晚安后抓紧休息。

?说来就来,刚相互道一声晚安,刚刚躺下5分钟不到,一个微信铃声把大家都叫醒了。又是一个突发事,一位村里的老人患有早期肺癌,突发心慌难受需要紧急送医院,但经我们高医生问诊,实际情况跟求助信息不一致,患者不需要送医院,只需要医生安抚一下情绪就好,而大家紧张起来的神经却很难放松下来入睡……

像这样类似的求助和报警已经不计其数,他们的一个电话、一条信息,让我们的小伙伴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

随着疫情防控时间的延长,被封控人员的情绪和健康也在不断的爆发出来,仅拨打120送去医院就诊的患者平均每天达到20起左右,而这些通过120转运出去的患者,就医结束后往往都因无车没法及时回到家里,有的通过110转接到我们这里,有的通过村居联系到我们,这就要不断辛苦了司机师傅们,一天浦东浦西来回要跑好几次,每一天都要忙到深夜。

记得有一次已是凌晨1点多了,一个电话把我们车辆调度员叫醒了,一名女孩在电话里大哭,说自己在中山医院看完病想回家,拨打了好几次62580000电话,回答她的总是不能过江去不了,她已经等了3个多小时了,外面又冷又黑,马路上一个人、一辆车都没有,很害怕,紧急之下通过110联系到我们的热线电话,希望镇里能安排车把她接回,我们的调度员一边安抚对方,一边叫醒司机师傅,让他做好防护后马上赶到中山医院把女孩安全接回了宿舍。

?一度时间通过110接警要求派车接回的人员居高不下,为了降低110的接警率,让我们社区民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社会稳定上,我们也及时调整工作手势,补充调配了车辆,根据患者出入医院的频率,开通了2条往返于几个重点医院的专线班车,定时、定点、定车,让居民看病就医出得去、回得来,同时也便于司机师傅们有时间可以休息,缓冲一下他们的紧张情绪。

4月23日下午5点,派出所赵警官接到求助报警电话,家住XX路XX弄的陈姓兄弟两,上午由其哥哥陪同去宛平南路600号看病后,需要帮助返回家里。接到信息后,就医组第一时间派车前往,并跟对方电话联系,但就是打不通,要么显示关机。因为考虑到对方是特殊人群,如果接不到的话后果不敢想象。大家非常着急,一方面联系所在居委,让他们找找是否还有其他联系方式,另一方面请社区民警及时报110指挥中心,让他们通过医院所在区域派出所帮助寻找,居委会也及时把兄弟两个的照片发送给公安,同时通过司机师傅接到的车上另外一名居民拿着照片,到达目的地后现场寻找,后来联系并接上了。

经了解是因为他们带的两个手机都没电了,他们又去医院里面充电,所以一时联系不上。一场多部门、多角度的爱心接力寻找,把一场危机、一场虚惊给化解了,家属和居委都非常感激。

每一次的求助,需求不一样,口气态度都不一样,故事也不一样……举不胜举,一言难尽。截止到5月30日,已累计出车953车次,转运血透、放化疗、孕产妇及突发疾病的患者和陪同人员共计3679人次。

?配药也是疫情防控期间需求矛盾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我们全镇区域面积大、人口密度高,再加上农村地区多、大居老弱病残多、外来流动人口多,原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XX南院可以就近配药的,因医院被征用为阳性特殊病人定点收治医院,造成大量在南院能配到的药品没法配到,这就杂文随笔 需要派人前往五院、闵中心或其他三级甲等医院。

一方面为了避免大量的志愿者前往五院,造成五院的人流集聚和药库的压力;另一方面缓解基层村居干部来回奔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我们也及时组建了有总工会两位副主席领衔的20多名机关干部志愿者组成的配药天团,开展社区卫生中心、五院和互联网医药的爱心接力。

每天6点多就出发,来回奔波于浦江两岸,有时为了几个特殊药五院配不到,比如胰岛素、精神类的、儿童类等,配药天团们要转载四五个医院,尽力满足特殊人群就医配药的需求。

每一次为了赶快把药配好早点回来送到居民手中,节省防护服,这些天团们中间七八个小时都不吃东西,不脱防护服,回来时都已内外湿透。每一次的辛苦,用他们的话说为居民解决了后顾之忧,是做了一件积德的事,非常有价值,同时也换来了居民配药投诉率的直接下降,也非常值得。

?截止5月30日,医疗保障工作组累计完成问诊3733次,上门换药、拆线127人,上门打针87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我们秦怡妹妹辛勤的付出。

紧急就医组组建将近2个多月时间,每天的工作都在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中度过,担心一个电话的接听不及时,派车的不及时而使一条生命戛然而止;担心一个药配不到或不及时,造成对方病情加重或精神崩溃;担心我们的一句话、一个态度造成对方的情绪激动而发生意外;担心我们的一个防护措施不到位,我们的司机师傅们种阳了;又担心我们的一句批评话,把我们的小伙伴们心灵受到伤害,司机师傅甩手离开了……

这期间,让我感动的就是我们那些司机师傅们的一句话、一个行为、一个笑容:

记得4月14日晚上11点多,接单信息来自一个警情,一个封控重点村有一位外来租客因与人打架受伤需要马上送医,当时我们在派车时还在犹豫,因为这个村是涉疫重点村,住在里面的人员很有可能是阳性密接者,但我们的杜师傅二话不说:“我去吧,我原来就在隔离酒店一直做密接者转运的,我有经验的。如果到时确实有问题,我也会严格执行隔离的,绝不影响我们团队。”

老王师傅有一次接送一名孕妇,因晕车把车内吐的一塌糊涂,孕妇自己感到不好意思,跟师傅不停打招呼,师傅的一句:“没事,回去冲洗干净就好,只要你安全就放心了。”让这位孕妇非常感动。

还有小刘师傅,4月25日晚上8点多去东方医院南院接一位老年患者,病人体重200多斤,行动不便坐轮椅的,他的爱人又比较瘦小,没办法把他从门诊移动到停在大门的车上(因为车不能开到门诊部),医院那边门口保安看到了也没帮忙,我们小刘师傅以瘦弱的身体硬把这位200多斤的老人背上了车,整个过程折腾了三个多小时,到家已经11点多了,两位老人感动得一个劲对我们小刘师傅说:“谢谢师傅!谢谢政府!”

还有张师傅、周师傅等等其他师傅,每一次接送那些老年患者,他们总会主动上前搀扶一把,说声你慢点,看到有些年纪特别大的,就会问一句,你们怎么不让子女陪一下,他们说:“我最看不惯那些不顾父母的年轻人,也不忍心看到这些老人独自出门看病,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就当积点德吧!”

?这期间,当我每一次从紫薇小杂文随笔 朋友处听到居民一个电话告知:我们已安全到家,谢谢你们!谢谢政府!我都感到非常欣慰,看到小伙伴的笑容,我说这就是我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我经常跟我们的团队同志说:非常时期,我们承担了及其非常的任务,虽然非常辛苦,非常累,有时时不时的遭到患者的指责、辱骂和不理解,感到非常委屈,使心情不好、不开心,但大多数社区百姓还是感恩的,我们也要学会换位思考,毕竟封控时间这么久,情绪上会出现焦虑、着急,我们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做到问心无愧、尽心尽责了,切实做到了不给组织领导添麻烦、出难题,给百姓和基层干部解决难题了,社会稳定了,我们就是最棒的!

疫情不散、队伍不散,浦江紧急就医天团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

作者系一名疫情期间坚守防控一线的人大代表。

注:图片选自网络。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发布于 2022-11-19 15:53:24
目录

    推荐阅读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