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第一枪(1927年8月1日武昌起义第一枪)

今天给各位分享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知识,其中也会对1927年8月1日武昌起义第一枪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武昌起义第一枪谁打的 武昌起义第一枪是熊秉坤打的

1、武昌起义第一枪是熊秉坤打响的。武昌起义在中国的革命时期,对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枪,辛亥革命是民主开端的一切源头,也是逐步将清朝推向灭亡的开始。

2、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武汉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讨袁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武昌起义什么时候发生?武昌起义第一枪在那里打响

武昌起义发生的事件是什么时候?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1911年秋天的一个夜晚

1911年10月10日,武汉特有的酷热已经结束。凉风在太阳落山后,可以把江城的夜晚吹透。这个季节是武汉很为舒服的日子。秋天踏着它的步子一天天朝深处走去,天色也比以往要黑得早了一些。这一天,直到太阳下山,都没有显示出它的特别意义,甚至没有人能想到这天会对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些什么。

驻扎在武昌 *** 湖与右旗附近的工程兵第八营表面上看过去,静悄悄的,但是一股巨大的骚动不安的暗潮却在涌动着。这是一支负责守卫楚望台清军军械库的部队。晚上7点钟的头道名点过之后,排长陶启胜查哨,发现许多人都不在房间,又见两个兵士金兆龙和程正瀛正忙着擦枪。陶启胜觉得不大对劲,于是叫了两个护兵意欲对金兆龙进行下枪并捆绑。金兆龙见事不好,大叫一声:“众同志不动手更待何时!”

这是一声惊天劈地的叫喊,它像一根火柴,呼一下燃起了四周早已洒满汽油的柴火。他的话音未落,程正瀛举起枪托猛击陶启胜的头。蓦然间被士兵揍打的陶启胜吓得拔脚欲跑。程正瀛不知道陶启胜逃跑掉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于是端枪射击。

砰!就只这么一声,寂静的夜空被划破,声音响彻云霄。

这粒子弹击中了陶启胜的腰部。但它的结果绝不仅仅如此。

穿越了陶启胜身体的子弹,一直朝着逝去岁月疾行。它高速而有力,带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愿望,瞬间洞透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让帝王时代有如多米诺骨牌,从清朝一直倒至大秦王朝。中国历史因了它的横空出现戛然断裂,新纪元的曙光便随着子弹的落地而冉冉升起。

枪声过后,沸腾的声音立即在武昌城里响起。蛇山的炮声也从夜半轰然到天明。

第二天的武昌城里便插上了红旗。满街老百姓都在奔走。他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咨议局门口。他们知道了一件大事:革命了。

 革命的故事要从头说起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引颈就义。他们以自己的鲜血唤醒了一大批中国有志之士为国求变的良知。1900年初春,与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有着“浏阳双杰”之称的湖南人唐才常建立了自立会,并在汉口成立了自立军。这年的夏天,自立军拟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聚集了十几万人,意欲以汉口为中心,五路并举,以成大业。

这是一次介于戊戌变法和武昌起义之间的革命。他们的思路与戊戌变法的思路是一路延续下来的。他们反对慈禧而力保光绪,他们主张改良而反对革命。结果,正当他们弯弓待发之际,原与自立军默契相处的张之洞审时度势,突然反目,一夜之间,长江两岸陷入白色恐怖。自立军的主要领导唐才常等人亦在汉口的宝顺里和李慎德堂被抓获。第二天晚上便在武昌 *** 湖畔就义。谭嗣同曾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抓入狱,他在狱中墙壁上题下绝命诗。诗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唐才常则在引颈就义时亦口占二绝。诗云:“慷慨临刑真快事,英雄结局总如斯!” 唐才常之死距谭嗣同之死不过两年。“浏阳双杰”的鲜血在革命前夜已然流尽,但却滋润了更多的革命种子。这些种子在武汉的土壤上四下里发芽。

此时的武汉,张之洞的开放、洋务运动的发展、工商业的兴旺、教育业的崛起,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尤其是对留学生的派遣,直接对中国的革命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张之洞们派留学生走出国门,是为了让他们回国后继续办洋务并成为清王朝的栋梁之材。但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产生了莫大的误差。在海外接受了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的留学生们,成了推翻旧体制最强有力的掘墓者。

1903年,从日本回来的吴禄贞在武昌花园山借孙茂森花园之李廉方寓所,邀上一些归国留学生及本地学生,进行聚会,宣传反清革命思想。虽然尚未形成正式的组织,却实实在在地点燃了那些深埋在地下的火种。

1904年,武汉成立了它的第一个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宗旨标明科学,实际则以革命排满为密约。现在他们讨论的话题,不再是改良,而是革命。同年,他们与湖南的华兴会响应,意欲起义,结果流产。

武昌起义第一枪是谁打的

从组织领导角度来说,是熊秉坤打响的武昌起义第一枪,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

武昌起义是谁打响了第一枪

当时新军工程第八营中革命党人最多,有一名正目,也就是相当于班长的叫熊秉坤,同时也是该营共进会的代表,得知起义计划泄露,他和营内其他革命军士相约,当晚七时发难。熊秉坤后来人称“熊一枪”,因为一直以来权威的说法是,他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不过在他自己写的《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中,却不承认此事,他文中回忆说,武昌首义当天,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到第五棚的时候,惊见该棚的正目,也就是班长,金光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中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毙死于家中,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也就是说第一枪是程定国开的。

史学专家考证,该文是熊秉坤最早回忆首义情形的文字,写于1912年8月至1913年8月间,熊秉坤还在《武昌起义谈》中详细记录了程定国打响第一枪的经过,并赞扬程“此即首义第一声也”。现实是“熊一枪”的名声越叫越响,还载入了史册,这恐怕还是因为孙中山的一席话吧,武昌首义三年后,熊秉坤出访日本东京,孙中山向人介绍他说,这就是武昌起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孙中山在他写的《建国方略之一》中也称,“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这样“熊一枪”之说才逐渐广为流传。

其实孙中山所说的第一枪更侧重是从组织领导角度而言,不完全等同于时间概念,这样说来,说是熊秉坤开的第一枪也没有错,恐怕很难说清,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谁开的,不过,这一枪宣告了武昌军民的起义,宣告了大清的覆灭,宣告了中国数千年专制皇权的崩溃,宣告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的意义

(1)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

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2)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

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

1、各地革命党人在极短时间内纷纷举行起义响应武汉光复。

2、立宪党人与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抛弃及寻找新代理人。

3、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4、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

武昌起义第一枪谁打的

武昌起义第一枪广为流传的是熊秉坤打响的,但是他在自己的写的实录中却不承认,他在文中回忆说第一枪是程定国开的,并且也赞扬的这一枪。

武昌起义第一枪谁打的,为什么说熊秉坤打响第一枪

原因是因为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番话,武昌起义三年后,熊秉坤出访日本东京,孙中山给人介绍说的是,这是武昌起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而且后来孙中山在他写的《建国方略之一》中也说过,“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这样“熊一枪”之说法被大家传开了。

通过专业的史学专家的考证,熊秉坤曾在《武昌起义谈》里面有详细的记录过程定国打响第一枪的过程。但是后来熊秉坤被人称为“熊一枪”,但是他在自己的写的实录中却不承认,所以在文中回忆说第一枪是程定国开的,并且也赞扬的这一枪。

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了,如果说是抽象的第一枪的确是熊秉坤打的,但是要是说开枪这个具体动作是战士程定国打的。当天,他和班长在值班过程中打瞌睡被排长发现,两人与排长发生了争执,程定国一气之下一枪打死了他们的排长,随后跟随熊秉坤的领导,攻占了楚望台。所以说武昌起义第一枪可以说是熊秉坤打的,也可以说是程定国打的。

关于武昌起义第一枪和1927年8月1日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 2023-03-18 07:54:07
分享
132
上一篇:艾拉物联(艾拉物联网络深圳有限公司) 下一篇:无双大蛇魔王再临(无双大蛇魔王再临增值版剧情模式)
目录

    推荐阅读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